■文/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莫雄飞 图/通讯员 何书晴
11月13日上午,祁东高新区归阳片区的湖南顺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一排排银灰色储能柜整齐列队,柜身“运行正常”的绿灯平稳闪烁,偶尔传来轻微的电流嗡鸣。技术人员笑着说:“这‘大型充电宝’可是宝贝,每月能帮企业省不少钱。”投用数月来,它正悄悄改写企业的用电账本。
“以前每月电费25万元出头,夏天高峰还怕停电耽误生产。”顺隆新能源总经理匡宗伟拍着两米多高的储能柜感慨,“当初园区推储能电站,我们也犯嘀咕:花一大笔钱建这个,要是没效果咋办?后来算完补贴账就安心了——园区按设备购买合同给20%补贴,自己只掏8成,申请也简单,交份合同和报告就成。”
“现在一年光电费就能省75万元!”匡宗伟掰着手指算细账,“这里面藏着三笔‘划算账’:一是经济账,有园区补贴托底,2年就能回本,之后每年净省300多万元;二是风险账,储能能当备用电源,再也不怕停电损失;三是品牌账,企业搞绿色转型,客户认可。”
匡宗伟告诉记者,省下来的钱,一部分给公司添了新设备,还有些给员工涨了绩效,“现在车间用电稳得很,大家都觉得企业既会省钱,又在做环保实事。”
这“电管家”的工作节奏很规律:每晚11点到次日7点电费最便宜时,自动“喝饱电”;白天11点到14点、18点到23点电费最贵时,再把存的电“吐”出来供生产。
顺隆的变化,是祁东高新区今年推进储能建设的缩影。“企业用电成本高、电网峰谷负荷差距大,一直是园区发展的‘绊脚石’。”祁东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高付生坦言,为破解难题,今年4月园区出台储能电站实施方案,不仅明确20%补贴政策,还把分时电价细化成“三段式”——高峰、平段、低谷电价清清楚楚,让企业能明明白白算收益。
为了让更多企业打消顾虑,园区开了专场宣传会,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帮企业算“省钱账”。“县财政预计安排400万元补贴,就是要让企业轻装上阵。”高付生说,目前园区已有6家企业建成投用储能电站,15家企业已签订意向合同,“这些企业每年总共能省700万元电费。”
企业储能项目的前期建设与后期维护,大多由湖南领湃科技负责。说起服务企业的过程,该公司销售部长傅威威说:“不少企业一开始担心‘柜子会不会用两天就坏?’‘后期维修麻烦不?’我们就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定制方案——有的企业场地小,就调整储能柜的摆放密度;有的生产设备用电特殊,就优化系统参数。”傅威威举例,像8台215kWh的标准储能柜,企业用上后一年至少能省53万元,“补贴后没几年就能回本,而且这些‘电管家’不用人工盯,能自动判断充放电时间,省心又高效。”
在湖南天驰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储能的“绿色效益”很突出:“年省53.2万元电费,还能少排446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种了2万多棵树!”而湖南莞商工业科技的年电费,从300万元降到255万元,“成本降了,才有更多钱投研发,竞争力也上去了。”
眼下,祁东高新区正建园区级能源大数据平台,未来能实时监测企业用电和储能情况。“要让更多企业用上储能,既帮企业降本,又让电网更稳,老百姓家里停电也更少。”高付生说,随着更多储能项目落地,园区正从“传统用电”向“智能节能”转型,一幅绿色发展新图景,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