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司贡品”到雁城茶桌的千年回甘

永顺莓茶:
从“土司贡品”到雁城茶桌的千年回甘
永顺莓茶。


■文/图  王  丹

一盏琥珀色的茶汤,香气清幽,入口微苦,旋即回甘,后韵绵长……11月18日,在“衡永一家亲”永顺莓茶(衡阳专场)品鉴推介会的现场,这种来自湘西永顺大山深处的“神奇树叶”,以其独特的口感与深厚的历史底蕴,征服了众多衡阳品鉴者的味蕾。它不仅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更承载着一段从“土司贡品”到百姓茶桌的千年传奇。

此次品鉴推介会,正是衡阳市与永顺县对口帮扶工作的生动缩影。自2021年衡永两地结成帮扶对子以来,衡阳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100万元,精准实施产业项目213个,推动永顺莓茶、猕猴桃、柑橘等优质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进衡阳,累计销售额达1.3亿元。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拓展就业渠道,帮助3000余名永顺县农村劳动力提升本领,带动超4000人实现稳定就业。在“市县联动、村企协同”的多层次帮扶机制下,衡阳12个县市区与永顺12个乡镇实现结对全覆盖,帮扶力量直抵乡村一线,资源优势精准对接,共同绘就了一幅携手振兴的生动图景。

千年传承

一杯凝聚历史与非遗的茶

“今天,我们带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将永顺人视若珍宝、引以为傲的‘绿色瑰宝’——永顺莓茶带到雁城。”推介会上,永顺县人民政府县长周海强向在场嘉宾作了动情介绍。他生动讲述了莓茶作为历史上“土司贡品”的过往,以及如今秉承古法,通过采青、摊晾、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等12道工序精工匠制,这套珍贵的非遗技艺最大程度锁住莓茶天然的“白霜”与活性成分,确保出自永顺的莓茶都品质纯正、安全可靠、功效卓越。

“我们品的不只是莓茶,更是一段活着的历史,一份可以品尝的非遗。”一位与会者在体验后感慨。这片茶叶,跨越千年,将湘西土家族的风土人情与制茶智慧,携入雁城。

科技赋能

揭示“高黄酮”背后的健康密码

如果说历史与文化赋予了永顺莓茶灵魂,那么现代科技则为其卓越品质提供了坚实佐证。活动现场,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永顺莓茶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禹利君带来了《永顺莓茶与健康养生》的主题分享,从科学角度揭开了它的健康密码。

“永顺莓茶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天然的高黄酮含量。”禹利君教授指出,“黄酮类化合物被誉为‘天然的青霉素’,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等多种生理活性。”这份源于大自然的健康馈赠,使得永顺莓茶不仅是日常饮用的佳品,更成为一种引领健康生活方式的养生茶饮。它的独特功效,正与当下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契合。

衡永携手

让千年茶香润泽雁城

本次品鉴推介会,是“衡永一家亲”区域协作的又一暖心实践。衡阳以其广阔的市场和强大的渠道能力,为这颗湘西“茶中明珠”搭建了走向更广阔天地的桥梁。

据悉,永顺县的莓茶种植面积已达13万亩、覆盖23个乡镇,发展莓茶种植专业合作社43家,吸引24家加工企业落户,年产优质干茶2400余吨,综合产值12亿元,成功带动了近6.2万农业人口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订单种植、利润分红等方式实现稳定增收,人均年增收超4000元。

在毛坝、润雅等核心产区,莓茶已成为支柱产业。这一成绩,离不开衡阳市在消费帮扶方面的有力支持——通过“832平台”采购永顺农特产品1800万元,并安排专项资金102万元支持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

在品鉴交流环节,衡阳本地的渠道商、企业代表对永顺莓茶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驻足品尝、咨询洽谈。“我们非常看好永顺莓茶在衡阳的市场前景,它的健康属性很有吸引力。”衡阳品稻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艳超表示。推介会现场,四家企业签约,合计签约意向采购超2000万元,将这份源自湘西的“莓”好滋味,正式引入衡阳市场。

未来,永顺县也希望衡阳市能在产业合作推介、专业人才培训等方面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助力永顺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让千年莓茶在衡永协作的春风中香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