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聚力”答好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组工卷”

“三个聚力”答好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组工卷”

■彭双娣

“十五五”时期是衡阳市加快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关键五年,也是衡山县全面融入区域发展格局、深入推进“制造立市、文旅兴城”战略的重要五年。组织部门必须自觉融入大局、主动服务大局,聚焦“强队伍、固堡垒、汇人才”,全力以赴答好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组工卷”。

一、聚力选贤任能,建强引领发展的“先锋队”。干部是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完善精准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充分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一是精心选用“千里马”。突出政治标准,以承办第三届衡阳市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注重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持续擦亮选调生“衡岳新声”微党课“金招牌”,建好青年干部“蓄水池”。二是精细培育“实干家”。围绕做强“制造立市、文旅兴城”衡山极战略和“一主一特”产业布局,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通过多岗位锻炼、基层历练和实践锤炼,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三是精准运用“指挥棒”。构建以高质量发展实绩为导向的差异化考核体系,突出对项目建设、营商环境、民生改善、平安建设等重点工作的考核,强化结果运用,推动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奖惩紧密结合,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锐意进取。

二、聚力强基固本,筑牢支撑发展的“桥头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基层的坚强战斗堡垒。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是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探索“五联共建”模式,推动5个片区30个村(社区)“抱团发展”,实现共建共治、共创共享。探索“党建+互助养老”模式,加快老年驿站和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衡山经验”。二是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推动产业共兴、治理共促。充分挖掘岳北农工会旧址等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路线和特色课程,推动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探索“党建+集体经济+电商”模式,做大做强岭坡乡电商孵化基地、农品山香电商平台,助推衡山黄鸡、茶叶、茶油等特色农产品“离衡出湘”。三是开创组织覆盖新局面。优化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全面推行片组邻“三长”组织体系,深化新兴领域党建“两个覆盖”集中攻坚行动,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全面延伸。着力破解机关、国企、学校、医院等领域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促进党建工作与中心任务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三、聚力汇才育才,激活驱动发展的“原动力”。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优化人才生态,为县域发展集聚更多优秀人才。一是精准对接引人才。紧扣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文旅产业等发展需要,精心办好“春风行动”“筑梦青春  职引未来”系列招聘活动,精准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实现以产聚才、以才兴业。二是搭建平台育人才。探索“回乡实习”等模式,深化政校企联动,与中南大学等高校共建“大思政”实践育人基地,引导衡山籍学子返乡实践。推进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完善技能人才培育与激励机制。三是用心服务留人才。强化“服务人才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健全“一对一”联系服务人才机制,“点对点”解决好人才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保障、职称评定等“关键小事”,完善人才荣誉激励机制,大力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衡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