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桓玄:《南游衡山诗序》传千古

东晋桓玄:《南游衡山诗序》传千古

■廖和平

桓玄(369—404),字敬道,谯国龙亢县(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桓楚开国皇帝。父亲桓温是东晋时期权臣大司马、军事家和书法家。

大亨元年(403),桓玄迁大将军。让朝廷命自己为相国,更划南郡、南平郡、天门郡、零陵郡、营阳郡、桂阳郡、衡阳郡、义阳郡和建平郡,共十郡,封自己为楚王,加九锡,并能置楚国国内官属。同年十二月三日正式登位为帝,并改元“永始”。但好景不长。

南岳衡山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灵秀瑰丽的和平环境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并留下众多的篇章,如千古名篇庾阐的《游衡山诗》、谢灵运的《衡山诗》等。

踌躇满志的桓玄也不例外,他涉湘千里,理楫而游,沿途风景美不胜收。于农历仲春三月抵达南岳衡山,登高望远,一下就被这南国仙境所折服了。他欣然作《南游衡山诗序》谓:“盖欣然奔悦,求路忘疲者,触事而至也”,道出了当时世人对于南岳衡山的向往之情。

岁次降娄,夹钟之初,理楫将游于衡岭。

涉湘千里,林阜相属;清川穷澄映之流,涯涘无纤埃之秽。

修途逾迈,未见其极;穷日所经,莫非奇趣。

姑洗之旬,始暨于衡岳,于是假足轻舆,宵言载驰。轩途三百,出径彻通。

或垂柯跨谷,挟巘交荫;或曲溪如塞,已绝复开;

或步乘长岭,邈眺遥旷;或憩舆素石,映濯水湄。

盖欣然奔悦,求路忘疲者,触事而至也。

仰瞻翠壁,邈尔天际;身凌太清,独交霞景。

周览既毕,顿策岩阿。管弦并奏,清征再响。

思古永逝,神气未言。

这表明当时的主流社会对南岳衡山的高度认可。完全没有受公元前106年汉武帝“以副代正”,弃江南衡山,而封安徽霍山(天柱山)为南岳的不良影响。

桓玄对衡阳的另一重大事件是实施“改简为纸”。桓玄在位时,曾颁布“改简为纸”的命令。自衡阳人蔡伦改进造纸术以来,纸张虽然不断推广使用,但国家政令仍采用简牍。桓玄下诏:“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从此以后,纸张才完全代替简牍,成为朝廷公文的书写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