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胡亚华)10月21日,我市在石鼓区杨家坪码头开展2025年城区天然水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水生生物92万尾。
10月21日上午9点半,石鼓区杨家坪码头水波轻漾,晨光洒落江面。六辆满载鱼苗、龟鳖的运输车沿江岸依次排开,志愿者小心翼翼地将一袋袋充氧的鱼苗倒入钢盆,再顺着放流槽轻缓倾入江中。
据了解,此次放流活动共向湘江投放水生生物92万尾,不仅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鳊鱼等传统经济鱼种(规格5至10厘米,共90万尾),还首次放流了1万只中华鳖和1万只乌龟到母亲河“安家落户”。中华鳖、乌龟是本土水生生物品种,将进一步丰富湘江水生生物种群,助力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修复水域生态。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放流的鱼苗等水生生物都经过严格检疫和科学筛选,确保健康强壮。他表示,增殖放流不仅能有效补充湘江水生生物资源,具有净化和改善水质的作用,更能向群众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市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