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 境
“十四五”期间,我市紧扣“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部署,深耕“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实践,以经贸平台搭建为桥、市场拓展为路、优质服务为翼,全方位激活外向型经济发展动能,交出了一份亮点纷呈的开放答卷。
平台架梁,国际合作硕果盈枝。五年来,累计组织企业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链博会等境内外重点经贸展会论坛60余个,促成合作协议超150项。2023年成功承办“湖南输变电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自办省级以上重大活动实现突破,现场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352.8亿元,为衡阳赢得四块省级产业金字招牌。同步引进大龙网跨境电商中心等优质项目,邀请塞尔维亚工商会等境外机构来衡考察对接,为产业深度合作筑牢根基。
市场拓疆,“衡品出海”势头正劲。组织华菱衡钢、特变电工等近400家次企业征战40余个国际性展会,达成合作意向超200项,直接签订销售合同近百个,总金额超10亿元。第三届链博会上,11家衡阳企业接待专业观众超3.3万人次,意向金额1.64亿元;“寿岳黄精”“耒阳刮皮”等特色产品斩获行业大奖,衡阳渔鼓、南岳文创亮相大阪世博会,让衡阳制造与文化名片闪耀全球舞台。
服务护航,企业发展底气倍增。累计签发原产地证书超7000份,涉及出口金额约23亿美元,办理RCEP等优惠证书超1000份,帮助企业减免关税约700万美元。“十四五”期间,出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涉及合同金额超3亿美元,首创“商事法律服务专家团”和“诉调对接”机制,成功调解案例4个。开展专题培训超20场次,发布经贸预警信息600余条,全方位提升企业风险防范与市场开拓能力。
联动聚力,开放格局纵深拓展。与20余个境内外商协会新签或续签合作协议,与52家保持常态化互动,融入“一带一路”地市州贸促联盟,构建覆盖160余家成员单位的联络网络。深化与海关、法院等部门横向协作,形成服务合力。实现12个县市区贸促服务机构全覆盖,推行“首席联络员”制度,相关商会会员动态保持在300家以上,开放服务效能持续跃升。
改革创新纵深推进。2021年,在全省率先推行“首席联络员”制度,实现企业办事“找一人、包全程”;2024年修订新建制度26项,推动贸促系统改革,实现全市12个县市区贸促机构全覆盖,新成立10个独立正科级机构。衡阳国际商会“清僵增优”,会员企业动态保持300家以上,活力与影响力显著提升,为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