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铺就暖心的“退休通道”

创新铺就暖心的“退休通道”
市人社局创新推出“一二三四”工作法,保障退休人员“当月退休、次月领待”

■通讯员  刘  星

退休手续怎么办?养老金啥时候能到账?在延迟退休政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这是不少机关事业单位临近退休人员最关心的事儿。

市人社局坚持问题导向,以“当月退休、次月领待”为目标,锚定退休群体“简办、快办、提前办”需求,创新推出“一二三四”工作法,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服务实效,为拟退休同志铺就一条温暖顺畅的“退休通道”。


出台一份文件

把“退休那些事儿”说明白


去办退休,担心政策文件看不懂、流程环节绕晕头?现在,有了一张“明白纸”。

市人社局依据中组部、人社部要求各地探索“预先指导、提前受理”的政策要求,会同市委组织部精准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到龄退休待遇申报及待遇核定等有关工作的通知》(衡人社发〔2025〕5号),把延迟退休政策、谁来办、咋办理、审核标准这些事项逐个梳理明确,把退休审批、待遇申报、待遇核定、待遇发放等环节的流程及规程捋得清清楚楚,就像给退休手续画了张“导航图”,确保流程顺畅不卡壳。


明确两个“责任”

打破误区“合力攻坚”


不少人以为,退休手续全靠人社局。其实,用人单位和人社部门要“搭伙干”。

新规打破“退休办理=人社包办”的认知误区,明晰了“单位牵头办退休,人社聚力核待遇”的权责体系:

一方面,单位要提前梳理拟退休人员档案、核缴社保费用、年金记实,建立“一人一档”筹备台账,履行好退休审批“第一责任人”职责。

另一方面,人社部门开通“退休待遇核定绿色通道”,专人专岗负责待遇核算,确保“每一分待遇都有依据、每一笔发放都准确”。两者各司其职,协调办理,让退休服务从“单打独斗”变为“合力攻坚”。


推行“三项机制”

促进退休领待“提质增速”


怕忘报、怕审核慢、怕等太久?不用担心,这个问题现在有了破解之道。

针对“延报、慢审、久等”三大痛点,市人社局创新推出三项机制,推动退休领待“提质增速”:

到龄摸底提醒机制——人社部门事前通过系统筛查到龄退休人员名单,年末推送给各单位预告提醒,事中通过电话催办,督促单位为拟退休人员及时申报退休待遇,从源头上杜绝延报、漏报现象。

退休提前审机制——人社部门针对退休人员较多的单位上门开展“提前审”服务,提前一次性复核该单位本年度拟退休人员档案中的关键信息,实现档案问题提前解决。

待遇核定承诺办结制——实行“受理即登记、登记即办理”,对材料齐全的申报,承诺7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定;对复杂个案,出具书面受理单明确补正要求。


讲清“四个变化”

让业务办理“不迷路”


延迟退休政策到底咋回事?待遇咋算?啥时候能领钱?

人社部门组建宣讲小分队进入市属高校、生态环境局等单位,用“家常话”讲清楚四个大家最关心的变化:待遇核定标准“化繁为简”、待遇发放时间“由晚变早”、退休年龄“从固定到弹性”、待遇申领时间点“从单个到多点”四大变化,详细解读了机关事业单位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细则。

今年以来,这样的“面对面”宣讲已经举办了4场,通过“当场问、当场解”互动答疑,畅通业务办理“不迷路”,有效消除了政策知识盲区,获得了参保单位和参保对象广泛认可。

如今,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当月退休、次月领待”已经成为常态。接下来,这套“一二三四”工作法还会继续优化,让更多退休人员办手续更省心、领待遇更安心。